2018年12月28日,江苏省第九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优秀剧目汇报演出在徐州铜山演播大厅华丽落幕。这次活动的圆满举办让铜山中专这所学校更加熠熠生辉,让这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铜山中专校长滕道明(上图左二)接受省文明办、省教育厅颁发的“创作示范学校”奖牌。
提起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人会想到“郭艳梅”校园心语名师工作室,会想到苏北第一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报《校园心语》,相信未来更多人会想到铜山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园心理剧创作。
该校的校园心理剧创作是一群专兼职心理教师多年来凝心聚力做大做强的一件事。校园心理剧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创作历程,让他们成为一支特别能吃苦,而同时又优势互补的团队。
《音海拾贝》主创人员(上图左起):贝蕾、曹秀秀、刘亚威、马世美、郭艳梅、杨柳、朱锐。剧中人物原形来自朱锐老师班级的学生,同学们通过将自己的故事改编成校园情境心理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成长。
三个六零后,一直在一起相爱相杀。有事时亲密,无事时各自独立,一起笑过,也一起哭过,幸运的是,擦干泪,相互疼惜着,笑得更灿烂!
2012年,在郭艳梅主任的带领下,以郭艳梅、马世美,杨柳等为主创人员的团队,拍摄了第一部校园心理剧《走出青春的迷茫》,到目前为止,他们创作拍摄的校园心理剧的关注内容不断丰富,创作团队持续优化,受益人数不断增加,影响范围继续扩大。尤其是朱锐、曹秀秀等一批教坛新锐的加入,使得创作越来越多元化。音乐、舞蹈等艺术整合模式被注入平时的课堂也被引入到作品,作品变得更加饱满,更具观赏性。
《走出青春的迷茫 》 《“痕”美》 《美丽无痕》 《爱在拐角处》 《追梦的音符》 《音海拾贝》 《梦开启的地方》 《安睡到天亮 》《不可能的声音》,每一部作品背后都隐藏着至少一个被看见,被唤醒的生命。
《不可能的声音》剧组合影留念,圆了我自己的一个梦,留下了王瑶老师的一段记忆。
其中,《美丽无痕》《追梦的音符》《音海拾贝 》等获奖作品受邀参加在南京、靖江和徐州举办的优秀剧目汇报演出,学校也被评为心理剧创作示范学校。
2016年靖江演出,孟振中副校长上台领奖,全体创演人员合影留念。闫校长也在演出结束前赶到了现场,领导们的到来让我们心里特别温暖,即使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简单的饭菜也感到格外香甜。事实上,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任何成绩都离不开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鞭策。
校园心理剧创作不只是舞台上不足十分钟的绽放,也不是演出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更不是凭空杜撰的故事。它是根植于校园的教育案例,它呼唤真听真看真感受,但它这个“真”又要有艺术的加工,所以要求特别高。我们的人物原形都来自老师们辅导过的案例,青春期异性交往,亲子关系,自我接纳,情绪管理,校园欺凌,家校共育,价值观澄清,人生规划等都是我们创作的内容,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心中装着学生的成长,处处是素材。心中有理想,眼里有学生,手上有方法,这是创作优秀剧目的法宝。
创作过程真得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撑和团队支持。以这次演出为例,接到通知后,郭主任立刻通知我们,但由于每一个老师都有繁重的课务和各种各样的任务在身,所以很难聚到一起商量。曹老师要上课,还要准备元旦文艺晚会演出,朱老师大赛在即,还要负责全校团员以及志愿者社团事务,所以常常是一个来了,另一个要去上课了。记得周三周四的排练,我上完课过来接过来排练,郭主任就要抱着电脑去上课,曹老师来了,我和杨老师又要去上课,我们就这样坚持着,把演出的每一个台词,动作,点位,音乐,图片,所需要的服装,服饰,道具……一个一个调整,一次一次推翻重建。老师们病了,郭主任腰病犯了,由于缺乏休息,早起晕倒了,爬起来,还是坚持着到学校,到演播大厅,到学生需要的地方。秀秀老师上火发烧,嗓子哑了,坚持着!朱锐老师百忙中挤时间到我们排练的地方,到演出现场,昨天晚上他约好了做理疗治疗感冒,但考虑到剧组的需要,他坚持着。他的沙哑嗓恰到好处地表达了画中话的意境和设计初衷。杨柳老师婆婆百日祭,她匆匆忙忙去墓地拜谒,又急急忙忙赶到演播中心……
心理剧创作需要深耕细作,心理剧演出又不能只给懂的人看,它还需要很多修饰。我们的经验和观点是,心理剧演出的背景的应用与课堂教学多媒体的应用一样,够用,适用,有用,是基准。不能为用而用,不能喧宾夺主,应当遵循大道至简,凸显舞台人物为上。如果说这也可以算是经验的话,这就是我们这么多年一直不变的坚持。
专家们评价我们的剧目是真、善、美的结合,是德馨,剧中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去唤醒学生的善心善念,温暖了彼此,感动了观众。而在现实生活中,心理老师的付出往往是无视的,效果是隐性或后置的,校园心理剧让这些付出被看见了,老师们感到鼓舞,干劲更足!
《音海拾贝》演出现场图片。瞧,这舞台效果真棒。谁还记得为了选择一个符合创作初心的舞台背景,要推翻多少个“前任”?俗话说“不破不立”,当破与立是自我行为的时候,那一定是有了更好的选择,可是很多时候是别人在“破”,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心理剧创作不回避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但心理剧创作者也必须要有自己的坚持。感谢演播中心灯光师白露老师的建议,黑屏加灯光,让舞台更干净透彻。
才华横溢的朱锐老师上台领奖。此照片来自郑集镇中心中学的朱琳老师,有亲人在现场真好,站在哪里都能拍出C位的感觉。想起去南京艺术学院演出的心酸,举目无亲呐,把曾经的同事吴广呼唤到现场,扒下他的外套给演爸爸的学生穿上,换下我的裙子给演妈妈的学生套上。演出结束后,一人拎着一份鸭血粉丝,狼狈地奔往火车站,那个做道具的蛋糕就是我们的晚餐,深夜回徐,学生回不了家了,郭主任就把她们带回自己家……我们坚持做,没想到把演出做到了家门口。
参演师生与主持人(刘渊老师,张佩芹老师)、孟校长和部分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合影留念。孩子们,记住这是你们的芳华。
根植于“立德树人”大德育理念,我们的校园心理剧创作始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激发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为目的,通过参与校园心理剧创作,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健康生活的能力,责任担当的能力……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大才,但我们敢承诺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学生得到成长的机会。
校园心理剧创作是一个互相托举,彼此成全的过程。个人与团队,老师与学生都是如此。我想如果没有团队的合作,就没有个人的荣耀,没有每一个人的精益求精,又哪来团队和集体的辉煌?聚要是一团烈火,散也要满天星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