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电部
党团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系部首页 > 党团工作

机电部2020年6月16日政治学习内容: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校训及“三风”

发布时间:2020-06-12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校训及“三风”

   

  学习时间:2020年6月16日 

  学习地点:教学楼斯楼0417室

  学习形式:集中学习

  主 讲 人:姚成伟

  参加人员:机电部全体教职工

  学习内容: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校训及“三风”

   

  校训:明德强技 行知合一

  校风:文明向上  勤奋有为

  教风:爱生善导  务实敬业

  学风:善思勤学  苦练巧干

   

  校训“明德强技  行知合一”释义:

  “明德”,出自《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明德”,使人的美德得以显明。“明德”,旨在强调现代教育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寓意铜山中等专业学校重视师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光大传统美德,广大师生员工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强技”,强化技能培养,凸显出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技能为支撑,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寓意铜山中等专业学校在办学上紧贴社会需要,办出专业特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行知合一”源于“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明代教育家、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教育观念,出自王阳明《传习录》:“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察精觉处即是知”。“知”,知识、智慧;“行”,行动、行为。“知”,反映的是认知能力和理论能力;“行”,体现的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伟大的教育家、职业教育的先驱者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教学做合一”,就是提倡“行知合一”,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作“行知”。江苏省职业教育倡导的“七个合一”最主要的体现也是行知合一的。“知行合一”,凸显出铜山中等专业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学以致用,学能并进。

  “明德强技,行知合一”的校训,涵盖了品格修养、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符合铜山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对师生都有指导意义,能起到塑造学校品牌魅力形象,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员工奋进的作用。

  校风“文明向上  勤奋有为”释义:

  文明向上:涵盖了人、社会、自然之间的所有关系。我国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也是传统的礼仪之邦,推崇文明生活、以礼待人、遵规守纪。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文明修身。

  文明向上还要求教职员工为教育事业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即便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作为教师仍然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青春和生命给教育增光添彩,这就是教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

  勤奋有为:是对师生学习态度的基本要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知识的积累,只有勤学者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勤奋的提出,更是铜山中等专业学校地域文化拼搏精神的再现。

  创大业,干地大事,造福社会,是铜山中等专业学校的追求,有为才能有位,没有远大理想,不可能有为,也不可能有动力。

  教风“爱生善导  务实敬业”释义:

  爱生善导:指要有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爱生如子”之精神。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点点烛光。教师用自我的热情、汗水、艰辛、快乐谱写爱的篇章。爱生还要有真心、苦心、耐心、专心。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强校之本。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抓手”,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善于引导、指导和规范学生各种学习行为,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

  务实敬业:指态度严谨,思维缜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根本上说,求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胆地坚持真理,无畏地修正错误。既要紧盯远大目标,又不好高骛远,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敬业强调工作态度,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做到一丝不苟,认认真真进行业务学习与备课、踏踏实实教学与传授技能。

  学风“善思勤学  苦练巧干”释义:

  善思勤学:善思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倡导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具有思辨意识、创新意识、判断能力,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明辨是非,洞察真伪。

  勤学是对师生学习态度的基本要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知识的积累,只有勤学者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勤学的提出,更是铜山中等专业学校地域文化拼搏精神的再现。

  苦练巧干:重技能,培养技术型人才,这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不进行深入地训练,和艰苦的重复练习,是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企业要求的。

  学生有技能,是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技能的目的,就是强调学生不仅具备会动脑、动口能力,还要会动手,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避免纸上谈兵,更重要的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达到巧干的最终目的。